栏目导航
人事代理
档案
户口
资格认定
社保
公 积 金
学历证申报
劳务派遣
高端就业
现场招聘会
职业教育
培训与就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展望2016年教育工作关键词:新形势 新任务 新跑道

 

展望2016年教育工作关键词:新形势 新任务 新跑道

新形势 新任务 新跑道

——展望二〇一六年教育工作

  2015年岁末,教育部以“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这一教育规划纲要中期的第三方评估结论,送别了“十二五”。 

  时间的脚步已跨过2016年的门槛。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中国教育的哪些改革将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当下的教育改革如何适应这些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刚刚落幕的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为2016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画出了“新跑道”——千方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不断推进的教育改革,将让你我从中有更多的现实获得感。 

  【关键词1:立德树人】 

  下决心改变传统“闭门读书”习惯 

  立德树人是提高质量的政治要求。教育部要求,要坚定不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抓紧义务教育品德、语文、历史教材的编写、修订、审查、使用工作。要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要以“文明校园”建设为重要抓手,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永恒主题,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气节、骨气和底气。 

  同时,要千方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今后,学生体质监测报告、学校体育督导评估结果要向社会公开。各级教育部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校园足球工作,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全面加强体育卫生、心理健康、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下决心改变传统“闭门读书”的习惯,真正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劳动教育,对各学段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实践形式提出明确要求,让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参与劳动。加强社会实践,做好实习实训,推进志愿服务,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抓紧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关键词2:结构调整】 

调结构将成提高教育质量主攻方向

  结构调整是提高质量的主攻方向。按照规划,2016年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全民继续教育。 

  在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方面,以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与保障机制为着力点,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方面,教育部将出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意见,明确普及的目标、任务和重大政策。其中,解决中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不足,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要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将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部分中部人口大省省级贫困县等纳入精准脱贫攻坚范围。 

  在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上,将修改高校设置标准,既鼓励发展综合性大学,也支持发展小而精、有专业特色的学校。制定应用型高校标准,引导高校面向市场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对人才培养进行第三方特别是需求方评价。完善全国高等教育质量常态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增强学生、家长选择透明度,引导高校调整类型定位。 

  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面,高校要以学科为基础,强化已有优势,自主确定建设目标,避免平均用力;政府要强化绩效评价,根据高校办学目标实现程度,动态调整支持力度,有多有少,避免只增不减。要形成开放机制,对支持的学科适时调整,有进有出,避免身份固化。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引导高校把功夫真正放在日常质量提高、一流水平建设上,避免不重平时、只重一时。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及资金管理办法。 

  在推进全民继续教育上,更加重视教育职业培训,充分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建设职工继续教育基地,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帮助他们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和就业条件变化。实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加强老年教育服务。要加快继续教育基础性制度建设,探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推进学习成果积累和转换试点工作,推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相互衔接,实现学习成果“零存整取”,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关键词3:教育公平】 

实施精准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促进公平是提高质量的内在要求。教育部提出,要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实施精准帮扶,把钱花在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针对性帮扶上,让他们有现实获得感,使他们及其后代的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竭尽所能,带着感情,用心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各自的努力。 

  在精准帮扶困难群体方面,要加大帮扶力度,坚持应帮尽帮、该补则补,确保帮扶不遗漏,资助不冒领。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强化监护人的责任,构建政府主导、家校联动、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简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证件要求,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平等就近入学机会。落实“一人一案”,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加快改造薄弱学校。优化学校布局,努力消除城镇“大班额”,逐步实现区域内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今年,要把全面改薄工作进展情况作为专项督导主要内容,对项目进展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地区进行问责,确保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95%的县(市、区)实现基本均衡。完成这个目标还有近1600个县(市、区),时间紧、任务重。今年至少要再评估认定500个以上,同时对已通过评估认定的组织监测复查。 

  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实施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优化顶层设计,整合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启动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二期工程。继续提高中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做好重点大学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工作,实现民族自治县全覆盖,比去年再增加1万人。 

  【关键词4:办学水平】 

经费分配向基教职教倾斜

  人力、物力、财力,既是提高质量的保障条件,也是提高质量的基础性要素。按照教育部的规划,提升办学要素水平就是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依法保证教育投入稳定增长。 

  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方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尽快实现连片特困县全覆盖,建立省级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从源头上提高乡村教师质量。 

  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各地要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强偏远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互联网全覆盖和网络教学环境初步普及。完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向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推送优质教育资源。要坚持应用驱动,持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 

  依法保证教育投入稳定增长。要将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落实情况纳入国家教育督导重要事项,要和转移支付、招生计划、院校设置等工作紧密挂钩。要以建立健全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为抓手,加快形成保证财政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今年,将重点落实好统一后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建立健全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入教育的积极性,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教育需求。 

  在经费分配重点上,加大对中西部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及革命老区投入力度,进一步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倾斜,向贫困学生、乡村教师倾斜,切实把中央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强化经费使用监管。 

  【关键词5:依法治教】

坚持深化改革和 依法治教“双轮驱动”

  教育部提出,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坚持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教“双轮驱动”,通过改革调整政府、社会、学校的关系,释放办学活力,通过法治引领、保障、促进改革,构建有效支撑质量提升的教育治理体系。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继续简政放权,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方便群众办事,方便学校办学。切实解决检查评比多、随意性强、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能取消的取消、能合并的合并、能多部门联合的就不要一个个重复检查。今年,要加快完善国家教育标准体系,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 

  建立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制度,促进地方政府更好履行教育职责。教育部门要回应学校办学需求,从学校反映最多、师生愿望最迫切的事做起,在教育教学指导、质量监测评估诊断、就业创业指导、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学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紧紧抓住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个枢纽环节,各地要按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提出的时间表,积极稳慎推进,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加强考试机构和命题队伍建设。同时,加快推行高职分类考试,进一步扩大录取比例。教育部将研究提出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在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分类发展方面,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学校关系,加快建立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非营利性、营利性民办学校差别化扶持政策,特别是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土地划拨等方面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 

  教育部还将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启动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出台《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同时,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认证办法,建立年度报告制度,强化退出机制。 

  在全面加强依法治教方面,积极配合全国人大《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审议工作,加快《职业教育法修正案(草案)》《残疾人教育条例》送审工作,在做好《教师法(修订草案)》《学前教育法》《终身学习法》《国家教育考试条例》《学校安全条例》《健全中小学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的意见》起草工作的同时,出台《健全学校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为依法治校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建立高校章程实施监督机制,引进第三方评价,推进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 

  此外,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不断强化学校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四风”工作。(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